小麦栽培实用技术

时间:2009-04-02    作者:管理员    点击:2874次

1为什么好种子有时在田间出苗不好?

合格的商品小麦种子,一般发芽率在90%~95%。但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往往只有70%~80%能出苗,有时还不足50%。这主要是由于田间不能充分满足小麦发芽的条
件。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温度 小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最适15℃~20℃,最高30℃~35℃。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小麦种子发育最快,发芽率也最高,而且长出来的麦苗也最健壮。温度过低,不仅出苗时间会大大推迟,并且种子容易感染病害,形成烂籽。

水分 小麦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达到种子重量的45~50%)才能发芽。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都能影响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小麦发芽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检查土壤墒情,如果墒情不足,应先浇好底墒水。
氧气 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土壤粘重、湿度过大、地表板结的情况下,种子往往由于缺乏氧气而不能萌发,即使勉强出苗,生长也很细弱。

2 怎样测定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是指100粒种子7天内的发芽粒数,发芽势是指100粒种子中3天内集中发芽的粒数。 小麦种子在储藏期间如保管不善,受潮受热,都易引起霉变或虫蛀而降低发芽率。播种前应做好发芽试验,避免因发芽率过低而造成出苗不好的损失,并为确定播种量
提供依据。可采用以下方法: 水纸或卫生纸,预先浸湿,将种子放在上面,然后加清水,
淹没种子,浸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再把淹没的水倒出,把种子摆匀盖好,以后随时加水保持湿润。

3 麦田耕作措施对小麦生长有那些作用?

麦田耕作包括小麦播种前的耕作整地和小麦生长期间麦田的中耕、耙耱、镇压等措施。

播前耕作 麦田耕翻不仅可破除土壤板结,把施用的有机肥和田间残茬、杂草掩埋到土壤下层和熟化耕翻到上层的底土,而且能增加土壤通透性,蓄纳更多的雨水,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为小麦出苗和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耕翻一要根据不同的土质和墒情变化,掌握好适耕期,一般以土壤水分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时进行耕翻为宜。粘重土壤尤其要掌握好耕耙翻时间和方法,以免造成大泥条和大坷垃。二是麦田翻耕后要及时耙细、耙实,平整土地,对于土层过松或有翘空的田块,还应进行适当镇压,以防透风和水分过多蒸发。

田间耕作 小麦播种后和生长期间,田间湿度大,或下雨、灌水后,可采用中耕、耙地或搂麦等措施,及时破除地表板结,疏松表土,改善通气条件,以利小麦出苗和生长;麦播后如遇到土层土壤疏松,表土干燥,或越冬前后麦田经冻融交替,土松空隙增大,应及时镇压,以保麦苗安全越冬和健壮成长。对于缺少稳固性结构和过于松散的土壤,应减少中耕和耙地次数,以防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水土流失或风蚀;盐碱土和低湿粘土不宜镇压,以防盐或使土壤过于紧密,影响麦苗生长。在小麦生长期间,适时、适度中耕有利于小麦生长;深中耕和镇压可抑制小麦旺长,预防倒伏。


4为什么要提倡在冬前化学除草?

过去群众只习惯在春季开展化学防除,对其弊端并不十分明了:一是有效用药时间短,极易错过防除时机,防除面积小;二是春季麦苗对杂草的覆盖度大,杂草受药面积小,导致除草效果差;三是杂草个体发育健壮,抗药力增强,降低了防除效果;四是麦田中行走困难,喷药效率低,质量难保证,也为药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在冬前大力开展麦田化学除草,为夺取来年丰收奠定基础。



5小麦叶面施肥有什么作用?

小麦从苗期到蜡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小麦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加工品质。



6 小麦什么时候收获最好?

俗话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等到小麦植株完全干枯后再收获时,小麦茎、秆、叶以及根基等已不能再制造和积累养分,但这些营养体仍需要消耗养分进行呼吸,后果是粒重降低。过早收获也不利,一些晚熟麦田为就便机收而提前收割,小麦籽粒鲜重并未下降还在上升,小麦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小麦人工收割以蜡熟中期为宜,机械收割以完熟初期为宜。蜡熟中末期,全株转黄,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含水量20%~25%;完熟初期叶片基本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量20%以下。



7栽培措施怎样影响产量形成?

小麦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平均粒重构成的,三者的乘积越高,产量越高。

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每亩穗数要足够就必须掌握播种量使基本苗数量适宜而且分布均匀,每株小麦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营养,才能有适宜的分蘖成穗数。

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是通过肥水调控措施促使植株营养状况良好,保证每个麦穗有较多的小花数的基础上,提高小花结实率。田间管理措施是要有促有控,使氮素营养和碳素营养协调,高地力、群体适宜的麦田要防止肥水施用过早过多,氮代谢过旺,碳代谢过弱;中低产田和群体不足的麦田要防止肥水不足、氮代谢过弱,造成早衰。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是决定粒重时期。小麦的粒重有1/3是开花前贮存在茎和叶鞘中的光合产物,开花后转移到籽粒中的;2/3是开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所以,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小麦早衰是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



8 小麦种植为什么要强调麦田沟厢质量?

质量好的沟厢有利于前期降湿保苗,中期科学管水,以水调肥促分蘖,后期排水防涝渍。沟厢的模式有深沟窄厢、深沟高厢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腰沟深于厢沟,围沟深于腰沟,厢沟、腰沟、围沟和田间排灌沟四沟配套,沟沟相通,排灌通畅。一般是播种后及时开沟作厢,
厢宽2.5~3.0m,开沟的土应均匀撒于厢面,保证厢面平整。厢沟要求直、平、深、窄(深15~20㎝,宽15~20㎝)。地块大的需开腰沟(深20~25㎝,宽20~25㎝),
地块四周开围沟(深25~30㎝,宽25~30㎝)。

9肥料不能这样施,你知道吗?

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不能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氢铵的性质不稳定,若表层浅施利用率非常低,同时氮肥浅施追肥量大,浓度过高,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造成肥害。

钙、镁、磷肥不能作追肥。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不宜作追肥。特别是在小麦生长中期以后作追肥,其利用率低,效果差。

过磷酸钙不能直接拌种。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直接拌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锌肥与磷肥不能混合施用。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颉颃作用,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后,将降低硫酸锌的肥效。

10 在施肥上为什么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

(1)营养临界期,是指小麦对肥料养分要求在绝对数量并不多,但需要程度却很迫切的时期。此时如果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在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恢复或弥补。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幼苗期,由于根系还很弱小,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氮的营养临界期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冬小麦是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只能增加茎叶中氮素含量,
对增加穗粒数或提高产量已不可能有明显作用。

(2)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小麦吸收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施肥增产效率也最高的时期。冬小麦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到抽穗期,此时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强。需要适时追肥,以满足小麦对营养元素的最大需要,获得最佳的施肥效果。


11旱地小麦如何保墒?

镇压,可压碎较大的坷垃,减少土壤上层的大空隙,减少水分向大气散失,还可接通下面的部分毛细管,有利于下层水分升到耕作层。耙、耱,可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从而减少水分散失。中耕,可切断通向地表的毛细管,减少耕作层及其下层的水分散失,根据不同的墒情和干土层进行不同深度的中耕可有效控制土壤水分,所以有“锄头有水又有火”之说。另外,进行地膜或秸秆覆盖,以及施用土壤增温剂都可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12 怎样因地制宜选用小麦良种?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用冬性、或半冬性、或春性品种种植。春性品种种植区域偏北,由于冬前发育过快,易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
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如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南方多雨,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赤霉病的品种;长江下游地区麦收时多雨,应选用不易穗发芽的红粒品种。

五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

六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水平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保持生产用种质量。



13 小麦品种“多、乱、杂”对生产有何影响?

小麦品种“多、乱、杂”,就是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盲目乱引种小麦品种,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的品种过多、管理混乱和品种混杂。小麦品种“多、乱、杂”不利于小麦生产发展。其一,不利于良种良法配套使用。品种多,农户难以充分了解每个品种的特性,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运用良法,充分发挥良种的优点,减轻或补救良种的缺点,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二,给假、冒、伪、劣种子的流行开了方便之门,“多、乱、
杂”使一些所谓“新品种”、“超级品种”乘机而入,遗害无穷。其三,降低优良品种使用年限。种植品种“多、乱、杂”,甚至一块地里种几个品种,很容易因机械混杂、自
然杂交等原因造成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生活力下降。其四,不利于增产增收。小麦田间出现“几层楼”现象,不但造成小麦减产,也降低了小麦的商品价值。


14 襄阳市小麦主导品种有哪些?

襄阳市小麦主导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23、鄂麦18及郑麦9023。



15 怎样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量?

“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种”是确定小麦播种量的原则。即根据每个地块的水肥条件和管理水平,定出该地块的产量指标,再根据预定的亩产量算出所需要的亩穗数,有了亩穗数再根据品种和播期算出所需要的基本苗数,根据需要的基本苗数和种子的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算出播种量。计算方法是:每亩播种量(kg)=亩基本苗数(万)×千粒重(g)×0.01/发芽率%×80%(田间出苗率)。

不同品种的分蘖成穗数和适宜亩穗数差别很大,播种量应有不同;播期早、冬前积温较多、分蘖多、成穗较多,基本苗宜稀,播量应适当减少,一般基本苗为10-13万;播期晚的相反,一般基本苗13-16万。
土壤肥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小麦分蘖多、成穗多,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地力瘠薄、水肥条件差的麦田,分蘖少,成穗率低,播量宜相应增加。



16 小麦播多深合适?

小麦的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及出苗后的生长都有重要影响。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适期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底墒充足、地力较差和播种偏晚的地块,播种深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墒情较差、地力较肥的地块以4~5厘米为宜。大粒种子可稍深,小粒种子可稍浅。

17 怎样进行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处理,有促进小麦早长快发、增根促蘖、提高粒重等重要作用。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发芽试验 待播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时,可按预定播种量播种;发芽率在85%~90%之间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发芽率在80%以下的则要更换种子。

精选种子 有条件的可用精选机精选;没有条件的可用筛选、风扬等方法,将碎粒、瘪粒、杂物等清理出来。

播前晒种 在播种前10天将种子摊在苇席或防水布上,厚度以5~7厘米为宜,连续晒2~3天,随时翻动,晚上堆好盖好,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铁板、石板和沥青路面等上面晒种,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率。

药剂拌种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多种病虫害,每10kg麦种可用甲基异柳磷,或对硫磷,或辛硫磷100g;或1605乳剂10毫升;或75%的3911乳剂20~30毫升,兑水1kg拌种堆闷3~4小时,晾干后干拌15%粉锈宁200g。

激素浸种 在干旱和干热风常发区,每亩用抗旱剂1号50g加水1kg拌种,可刺激幼苗生根,有利于抗旱增产;在高水肥地播种前用0.5%矮壮素浸种,可促进小麦提前分蘖,麦苗生长健壮,并对预防小麦倒伏有明显效果。

微肥拌种 在缺某种微量元素的地区,因地制宜,用0.2%~0.4%的磷酸二氢钾,0.05%~0.1%的钼酸,0.1%~0.2%的硫酸锌,0.2%的硼砂或硼酸溶液浸种,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此外,晚播小麦播前浸种催芽,可加速种子内营养物
质水解,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早出苗和形成壮苗。

18使用包衣种子要注意哪些问题?

(1)种衣剂不要和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在盐碱较重的土地上不宜使用包衣种子,否则容易分解失效。

(2)在搬运种子时,要先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洞。严防包衣种子被儿童或禽畜误食中毒。

(3)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播种时,工作人员要穿防护服,带手套,以防中毒。

(4)播种时不能吃东西、喝水,用手擦脸、眼。工作结束后用肥皂洗净手和脸。

(5)装过包衣种子的口袋,用后要烧掉,禁止用来装粮食或其他食品、饲料。

(6)盛过包衣种子的盆子、篮子等,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作它用,严禁盛食物。清洗盆和篮子的废水严禁倒入河流、水井或水塘,以防污染水源。


19 为什么要强调足墒下种?

足墒下种是指在足墒的条件下播种小麦。足墒的指标是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即所谓“黑墒”、“透墒”。土壤水分太低,种子难以吸水萌发,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湿度下才利于种子的吸水与出苗。


20 小麦田缺苗断垄如何补救?

小麦生产上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麦苗出苗不齐,生产上以麦行内10厘米长没有苗为缺苗,16厘米长没有苗为断垄。造成缺苗断垄的原因很多,如耕作粗放,坷拉多;黄墒抢种,底墒不足;播种深浅不一,有漏播跳播现象;种子质量差出苗率低;地下害虫危害;种子或土壤处理不当发生药害;土壤含盐过高等等。对缺苗断垄的麦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浪费土地,对产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采取的补救措施有:
查苗补种 出苗后3~5天,将同一品种种子用20℃温水浸泡3~5小时,捞出后保持湿润,待种子开始萌动时,用小锄或开沟器开沟补种,墒差时顺沟少量浇水,种后盖土踏实。

疏苗移栽 对进入分蘖期仍有缺苗的地段,可就地疏苗补稀,边移边栽,去弱留壮。移栽时覆土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标准。栽后随时捺实,缺墒时及时浇水,有条件的补施少量速效肥料,以利成活和迅速生长。


21什么是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是在高产地力条件下的栽培技术,精播技术的基本苗较少,为每亩8~12万,群体动态比较合理,群体内的光照条件好,个体营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抗倒、高产。精播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0~20cm土壤养分含量应达到下列指标:有机质含量1.0%、全氮0.084%,碱解氮5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80mg/kg。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种,有利于精播高产栽培。通过施足底肥、提高整地质量、坚持足墒播种、适期适量播种来培育壮苗,并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每亩基本苗8~12万,冬前总分蘖数60~70万,年后最高总茎数70~80万,成穗数40~45万左右,多穗型品种可达50万穗。
在中等肥力水浇麦田,或高肥力麦田播种略晚,或播种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差,或利用分蘖力较弱及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品种,应采用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半精播与
精播技术的主要不同点是基本苗略多,为每亩13~18万。


22 什么是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技术适用于高产麦田,尤其是强筋小麦栽培。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与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氮肥后移技术将一次性底施氮素化肥改为底施与追施相结合;将底肥比例大的改为底施
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的地片可移至拔节中期至旗叶露尖时。 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春季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和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


23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有哪些技术要点?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
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起成因,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晚播小麦栽培技术要求: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加大播量,以密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24 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在麦田培肥中有什么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水保肥,是创高产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主要途径就是秸秆还田。但是在许多地方,大量的作物秸秆和残茬未用于回田,而是置于田边地头以火烧之,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质,并严重污染了环境。单纯依靠化肥,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会使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向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也不能为高产麦田的小麦生长发育提供全面的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重视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大事。



25 田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注意“及时,细碎,增氮,塌实,补墒”。

“及时”,就是在作物收获后要趁秸秆水分含量较高时及时翻压入土,适当耙耱压实,有利于快速腐烂转化。“细碎”,就是要注意充分粉碎,翻压入土。“散匀”,就是让秸秆均匀分布在土中,避免密集成堆。“增氮”,就是要适当增施氮肥,防止土壤碳氮比失调,引起生物夺
氮,造成小麦前期幼苗缺氮。“塌实”就是避免地虚,同时结合“补墒”,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腐解。

此外,必须搞好病虫害防治。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在玉米生长期间如果病害严重,则不宜进行秸秆直接还田。还需要加强防治随着秸秆还田
后逐渐加重的地下害虫,确保小麦优质丰产。



26 小麦施用化肥有哪些原则?

注意增施最缺乏的营养元素 小麦施肥需要首先弄清土壤中限制产量提高的最主要营养元素是什么,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其他元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 有机肥即指含有机质较多的农家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含有机质多,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等优点。化肥同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弥补有机肥含养分较低,肥效缓慢的弱点,能及时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养分需要。

注意底肥与追肥的合理配合 小麦从出苗到返青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以上,从出苗到拔节对磷、钾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左右。因此,麦田施用化肥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注意土壤质地、茬口和光温条件 粗质砂性土壤保肥能力差,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应增加施肥量,分次施肥,避免因一次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对于前茬作物生育期长、养分消耗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麦田,应增加施肥量。

在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生育进程缓慢,氮素充足可延长营养生长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应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此外,水浇地使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用量可高于旱地。

27 高产创建示范田小麦肥水管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抓好冬季麦田管理 冬小麦冬前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长叶、长根、长蘖和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返青、起身期主攻早返青,稳健生长,适当化控防倒,重施拔节肥水,浇透孕穗水,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注重后期管理 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28 小麦推荐施钾肥的技术关键在哪里?

从施肥角度来看,高产小麦的施肥关键是氮素,亩用量可达12kg,现在需要量可能更多。在施用大量氮肥的情况下,配施磷、钾肥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土壤中的有效钾水平太低,作物就不能有效利用施入的氮素。

成熟时小麦植株全钾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分布在秸秆中的,如果秸秆被翻耕还田或就地烧毁,每生产1吨籽粒产量只需补充0.3~0.6kg氧化钾。

尽管能转移到籽粒中的钾数量不多,但在最大营养生长期对钾的需要量可以大到土壤供钾能力的3倍以上。在

含钾量低的土壤上,为确保小麦最大营养期有足够的钾的供应,施钾量应比籽粒带走量多得多。 在常年秸秆还田的情形下,只需每亩施用5~8kg氯化钾。钾肥应在播前整地过程中与
磷肥一起施入土壤,氮可作追肥。在低钾土壤(特别是固
钾能力强的粘重土壤)上最好增加磷、钾肥用量。

第四篇 小麦病虫草害和自然灾害的
防御

29 小麦病害主要分哪几类?

小麦病害可根据病原或病因不同分为以下5类:

(1)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2)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节病等。

(3)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毒病,丛矮病等。

(4)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5)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湿害,冻害,旺长等。



30 怎样进行小麦苗情诊断?

长相 包括基本苗数及其分布状况,叶片的形态和大小,挺举或披垂,分蘖的发生是否符合叶蘖同伸规律,分蘖消长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高产的动态指标。

长势 是植株及其各个器官的生长速度。在正常情况下,长势和长相是统一的,但在温度较高、肥水充足、密度较大而光照不足情况下,可能长势旺而长相不好;在土壤干旱或气温低时,又可能长相好而长势不旺。

叶色 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和碳氮代谢的变化,叶色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苗期叶色深绿是氮代谢正常的表现。拔节阶段,幼穗和茎叶生长都大大加快,需要碳水化合物较多,碳氮代谢为主,叶色变深绿。开花后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向籽转运,叶色褪淡。如果叶色按上述的规律变化,即表明生长正常,如果叶色该深的不深,表明营养不足,生长不良。但叶色深浅会因品种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诊断时应该注意到。



31 怎样进行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与失调症防治?
小麦缺氮症状: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枯落;茎叶常带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

小麦氮过剩症状: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减产尤为严重,品质变劣。

砂质、有机质贫乏的土壤、不施基肥或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机肥料,易发生缺氮症状。前茬作物施氮过多,追肥施氮过多、过晚,偏施氮肥,容易发生氮过剩症。

小麦缺氮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秸秆时,应注意配施速效氮肥。在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对于地力不匀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小麦氮过剩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点,适时、适量地追施氮肥,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过晚。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以轮作制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合理配施磷钾肥,以保持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平衡。

32 小麦苗期发黄怎么办?

对小麦苗期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的情况,必须查清原因,区别情况,分类管理。

(1)整地粗放黄苗 应及时镇压,粉碎坷拉,或浇水中耕,塌实土壤,补施肥料,促使转绿壮长。

(2)脱肥缺素黄苗 缺氮应在麦苗三叶期及时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8~10㎏;缺磷则亩追过磷酸钙25㎏或用3~5%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在叶面喷洒;缺钾时亩追氯化钾8~10㎏,或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50~75㎏,在叶面喷洒。

(3)大播量的稠密黄苗 “苗挤苗胜似草荒苗”,应对局部稠密处进行人工疏苗。

(4)土壤盐碱重的黄苗 应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也可采用灌水或开沟排盐法,降低土壤含盐量。

(5)倒春寒造成小麦叶片发黄 应根据苗情、墒情加强肥水管理。

(6)麦苗悬根导致的黄苗 秸秆还田要结合增施氮肥、播前造墒、播后镇压等措施。

(7)虫害造成的黄苗 在小麦拔节前后每亩用40%氧化乐果60~70毫升,兑水30kg喷雾。

(8)除草剂中毒造成黄苗 要及时喷施调节剂、叶面肥或解毒药物如赤霉素,每亩用药2克对水50kg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药害。有条件的可以灌一次水,增施分蘖肥,以减缓药害的症状和危害。


33小麦苗期出现死苗怎么办?

地下害虫造成死苗 在死苗率达3%时,应进行药物防治。对于金针虫、蛴螬重发区,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g,加水2~3kg,喷于25~30kg细土中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入地面,随即浅锄。对于蝼蛄重发区,每亩用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顺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kg。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喷头取下)进行灌根。

病害造成死苗 可在小麦苗期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10g加水40~50kg顺麦垄喷洒幼苗,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

(3)冻害造成死苗 可适时冬灌。墒情好的地块可以用秸秆或农家肥适当覆盖麦苗。提高地温,减少冻害死苗。

(4)药害造成死苗 要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以减缓药害的症状和危害。

(5)整地质量差造成死苗 可结合冬灌、划锄等措施,粉碎坷拉,塌实土壤,减少死苗。

34 小麦弱苗如何补救?

晚播弱苗 应以中耕锄草增温为主,促使麦苗健壮生长。对地力较好、基肥较足、墒情好的晚播弱苗主要是中耕保墒,肥水管理宜在返青后进行,并适当控制用肥量;对缺肥麦田,应以促为主,促其健壮生长,返青后每亩施20kg~26 kg速效氮肥。

深播弱苗 应及早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结合中耕扒去根部过厚土壤,同时追施碳铵20kg,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幼苗的发育,由弱转壮。

浅播弱苗 应在封冻前结合锄划壅土围根,或在植株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施用有机肥覆盖,覆盖厚度以埋住分蘖节3厘米为宜。

过密弱苗 应先进行中耕疏苗,然后立即浇水施肥。


35 如何控制小麦旺苗?

控制小麦旺苗的主要措施,一是打好播种基础。要重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化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要深耕细耙,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标准。二是严格适期播种。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三是精量匀播。要根据不同地力水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做到合理密植,彻底改变盲目大播量的习惯。四是适当推迟播期。如遇暖冬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可适当晚播3~5天。

36 哪些方法有助于小麦安全越冬?

覆盖秸秆 冬前在旱地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kg麦糠、碎麦秸或其它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败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旱地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

盖粪 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粪肥(群众称之为“暖沟粪”),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厘米为宜;

粪肥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盖。

壅土围根 在越冬前、麦苗即将停止生长时,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麦越冬期受冻;冻害严重的年份,效果尤为明显,一般可增产5%~10%。

喷施矮壮素 在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时,用0.3%~0.5%矮壮素溶液喷洒麦苗,可抑制植株生长,抗御或减轻冻害发生。


37 小麦发生冻害怎么办?

因苗施肥 对于冬季受冻麦田,应于返青期利用墒情较好、土壤返浆的有利时机,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15kg,促分蘖发生和小蘖成穗。早春还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春季受冻麦田,应分类管理。冻害轻的麦田,以促进温度提高为主,产生
新根后再浇水;冻害重麦田可以早浇水、施肥,防止幼穗脱水死亡。幼穗已受冻麦田,应追施速效氮肥,每亩硝酸铵10~13kg或碳酸氢铵20~30kg,并结合浇水、中耕松土,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清沟理墒 要降低地下水位,注意养护根系,增强其吸收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发生及成穗所需养分。

中后期肥水管理 受冻小麦由于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追肥1次的基础上,应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依其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普遍进行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加强病虫害防治 小麦受冻害后,自身长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易受病菌侵染。要随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测报进行药剂防治。


38 怎样防治苗期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可以侵染穗部。发病时出现金黄色条形孢子堆组成的病斑,破坏叶肉组织,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减少籽粒产量。它可以在小麦苗期发病,也可以在成株期发病。苗期发病虽然对产量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但也会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壮苗的形成,间接影响到成株的生长和发育。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应选用内吸性杀菌剂,目前国内常用的是三唑酮(俗称粉锈宁),它不仅对条锈病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可防治白粉病。用三唑酮对种子进行拌种,可显著减少苗期条锈病的发生和危害。



39 怎样防治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自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其综合防治方法: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麦收后及时灭茬翻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三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四是认真抓好药剂防治工作,当田间出现病叶时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亩或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连治1~2次。


40 怎样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开花时入侵危害小穗,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穗期,引起穗腐,穗腐在小麦扬花期后出现。最初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后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该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抽穗扬花期,如果天气预报扬花期多雨高湿,就应抓紧喷药,每亩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100g、30%烯•多悬浮剂80g或40%多•酮可湿粉100g。如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5~7天后可再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41 怎样防治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为土传真菌病害,对土壤湿度比较敏感,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和流行,尤其是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阴蔽、偏施氮肥的田块,纹枯病发生重。

(1)选用种植相对抗(耐)病品种。

(2)进行药剂拌种,预防病害的发生。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可推迟纹枯病发病10天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在不影响冬前形成壮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降低播种量。合理运筹肥水,注意增施磷、钾肥,春季追施氮肥时期后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春季田间出现旱象时,应避免大水漫灌。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能,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4)抓住关键时期,突击防治。建议在2月底至3月初间隔7~10天两次喷药防治,每亩每次用药量为5%井岗霉素水剂200ml+20%粉锈宁乳油50ml。同时大力推广清晨趁露喷雾技术,利用露水增加用水量,确保药液能淋到麦苗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5)开展叶面施肥,减少病害损失。小麦纹枯病开始时危害叶鞘,严重时侵入茎杆,阻止养分输送,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在小麦生育后期进行药肥混喷,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42 怎样防治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被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侵染的小麦在2月中旬显症,嫩叶上呈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在老叶上常出现坏死斑。3~5月气温升高后,花叶症状逐渐消失,新叶无症状,但是分蘖减少。感病植株通常麦穗短小,发育不全。
①临近病区的田块,在翻耕土地时注意避免与病区交叉使用农机具,避免通过带病残体、病土等途径传播。②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抗、耐病品种。③与油菜、大麦或蔬菜作物等进行多年轮作可减轻发病。④适时迟播,为保证一定的亩穗数,可以适当增加播量。⑤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注意返青拔节期的水肥管理,提前增施氮肥。



43 如何运用农业措施预防土传和虫传小麦病毒病?

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的种类有20多种,其中为害比较重要的是: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土传小麦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利用栽培农艺措施可有效防治。一是轮作换茬。在发生小麦梭条花叶病、大麦黄花叶病的麦田,可以改种油菜、蔬菜等作物。发生小麦梭条花叶病的田块可以改种大麦,发生大麦黄花叶病的田块可以改种小麦。小麦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应尽可能减少稻麦连作。二是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三是耕翻播种。有稻套麦习惯的地区实行耕翻灭茬播种,以降低灰飞虱越冬基数,减轻小麦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危害,同时控制麦田草害。



44 怎样防治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主要危害麦穗和籽粒,可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12.5%特谱唑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或50%苯来特按种子量
0.1%~0.2%拌种,对防治两种病害均有效。
78 怎样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茎腐性病害,是比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引起的。其防治方法:一是无病区加强检疫,防止病害传入;二是新病区要采取扑灭措施,进行深翻改土,改种非寄主作物,老病区采取稻麦轮作,控制病害蔓延;三是药剂防治,病田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兑水40~50kg喷施,可兼治锈病、白粉病。



45 小麦害虫的防治方法分几类?

农业防治:采用种植抗虫品种减轻害虫危害(如吸浆虫等),或者调整播期错过害虫成虫产卵高峰期等来避免害虫危害(如皮蓟马等),或采用间种不同作物或不同作物轮作(如小麦与水稻轮作对地下害虫有效)等。

物理防治:采用灯光(杀虫灯)来诱杀鳞翅目成虫、金龟子、步甲等具有趋光性的成虫;利用颜色(黄板)来诱杀蚜虫、吸浆虫等趋色性的害虫。

生物防治:采用昆虫天敌(寄生蜂、瓢虫、草蛉等)的大规模饲养释放和病原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的大量培养施用,能有效杀死害虫,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就是直接采用喷洒化学杀虫剂,控制害虫的暴发成灾。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能有效保护天敌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确保生态环境健康。

生态调控:减少小麦单一作物的连片大范围种植,采用小麦与油菜、蚕豆、蔬菜等作物间作套种,采用小麦与水稻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害虫的危害。

46 怎样防治小麦蚜虫?

麦蚜主要有麦长管蚜、黍蚜和麦二叉蚜。从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有为害,以穗期为害对产量影响最大。苗期当蚜株率达40%~50%,平均每株有蚜4~5头时进行防治,穗期当有蚜穗率达15%~20%,每株平均有蚜10头以上时进行防治,可用25%蚜青宁50毫升/亩或25%快杀灵50毫升/亩,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毫升/亩结合防治麦粘虫兑水50kg喷雾或兑水20kg弥雾。单防治麦蚜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g或10%吡虫啉或蚜虱净10~20g兑
水喷雾或弥雾。

47 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最佳防治时期有蛹期和成虫期防治。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 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10×20厘米)有2头蛹以上,就应该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kg,顺麦垅均匀撒施;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毫升,兑水1~2kg,喷拌在20~25kg的细土上,顺麦垅均匀撒施;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兑水1~2kg,喷在2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施药后应浇水,以提高防效。

成虫期(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防治 灌浆期拨开麦垅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5毫升,或菊酯类药剂25毫升,兑水40~50kg于傍晚喷雾,间隔2~3天,连喷2~3次。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1~2kg喷在20kg麦糠或细砂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


48 怎样防治麦蜘蛛?

麦蜘蛛在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均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其防治方法是:①农业防治:采用轮作换茬,合理灌溉,麦收后翻耕灭茬,降低虫源;②药剂防治:当小麦百株虫量达500头时,可选用40%氧乐果乳油50毫升/亩或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亩等有机磷制剂兑水40~50kg喷雾防治。


49 怎样防治小麦粘虫?

小麦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冬季在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越冬,春、夏、秋季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华北、东北等主要麦区迁移危害。

防治方法:百株幼虫10头或每平方米5头时需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加40%乐果乳油等量混合液1200~1500倍液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25%灭幼脲三号500~600倍均匀喷雾;25%敌马乳油50~80ml,兑水15~30kg均匀喷雾。


50 小麦田是否需要防治灰飞虱?

灰飞虱可危害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直接刺吸汁液危害能造成茎基糜烂发臭、植株萎缩枯黄,从而造成减产,为害程度严重的可以造成绝产绝收;同时,灰飞虱传播小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和玉米粗缩病毒,造成小麦、水稻、玉米的严重损失。

近年来,一些地方灰飞虱在水稻上发生严重,特别是2008年山东部分地区灰飞虱在玉米上大暴发,造成几万亩玉米由于感染粗缩病毒而绝产。由于灰飞虱可以在小麦、玉米和水稻上转移危害,虽然在小麦上造成的损失不大,但为了降低虫源基数,应该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各个环节开展防治,以降低对其他作物造成的损失。

防治方法:(1)加强小麦上灰飞虱的监测预警工作,防止灰飞虱大量迁飞扩散危害,适时调整玉米播种时期,避开带毒灰飞虱迁飞高峰期,不要进行小麦、玉米套种。
(2)药剂拌种:用75%的3911乳油150ml,对水3kg,拌麦种50kg,拌匀后堆闷12小时播种,对防治传毒昆虫灰飞虱、小麦蚜虫,控制病毒病流行有效,且可兼治田鼠及地下害虫。灰飞虱发生期,用药时从麦田四周开始,防止其逃逸。(3)化学防治: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2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

51 怎样防治小麦地下害虫?
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和金针虫,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

(1)农业防治:麦田发生金针虫时,适时浇水,可减轻为害。农田深耕,深秋季深耕细耙,产卵化蛹期中耕除草,将卵翻至土表暴晒致死。

(2)灯光诱杀:蝼蛄、蛴螬和金针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杀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按药:水:种子比例1:100:1000,或用种衣剂1:50:600。在暗处将种子放塑料布上,撒上药水拌和均匀,拌后闷2~3小时,干后播种。②撒施毒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300毫升加水1~2kg拌细砂或细土20kg顺垄撒施,撒后浇水。或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把药土施入,可防地下害虫。③毒液灌根: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50~75g,对水50~75kg,顺麦垄喷浇麦根处,杀虫率达90%以上,兼治蛴螬和金针虫。④撒施毒饵用麦麸或饼粉5kg,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或50% 1605乳油50g,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kg,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52 什么是“一拌三喷”?

小麦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病害有:锈病、黄矮病、白粉病、赤霉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因此在防治策略上,一是要选用广谱性杀虫剂和杀菌剂,做到复配使用、一举两得;二是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期。目前防治小麦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是“一拌三喷”。“一拌”就是把好小麦播种时的拌种关,在播种前用广谱杀虫剂和杀菌剂复合拌种。即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又可防治锈病、全蚀病、
黄矮病等在苗期发生。“三喷”是指在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混合喷施,即可防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等虫害,又可防治各种病
害的发生。


53 药剂拌种可以防治那些小麦病虫害?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黑粉、散黑穗、杆黑粉、纹枯)以及有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

防治小麦苗期白粉和纹枯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湿拌。防治小麦黑穗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拌种时,先将药剂以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把药液喷到种子上,边喷边拌,

堆闷5~6小时后播种。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种子)拌种,或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摊晾后即可播种。麦蜘蛛常发地区,可选用75%3911乳油100~150ml,兑水5kg,喷拌50kg麦种防治麦蜘蛛,同时可兼
防小麦黄矮和丛矮病。

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的用药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将杀虫剂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于种子,堆闷3~4小时摊开晾干后再拌杀菌剂,拌种时须注意的是粉锈宁拌种要干拌,若用其他药剂进行湿拌,拌匀后立即晾干,严禁多种药剂混拌种,以免发生药害。



5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应抓好哪几个关键时期?

小麦病虫害种类虽有很多,但往往集中于几个关键时期。在认真落实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要抓好以下关键时期:

播种期:综合拌种和土壤处理。

返青拔节期:粉锈宁早期控制白粉病和锈病。

扬花灌浆期:一喷多防,综合施药,即喷药防治病害、虫害和防御干热风危害。


55 有那些常见麦田杂草和常用除草剂?

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硬草、马唐、牛筋草等。常用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骠马、禾草灵、新燕灵、燕麦畏、杀草丹、禾大壮、燕麦敌、青燕灵、野燕枯等。如何识别和防治麦田阔叶杂草?

常见的麦田阔叶杂草有马齿苋、猪秧秧、小蓟(刺儿菜)、荠菜、米瓦罐、苣荚菜、律草(拉拉秧)、苍耳、播娘蒿、酸模、叶蓼、田旋花、 反枝苋、凹头苋、打碗花、苦苣菜等,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2,4—滴丁酯、2甲4氯、苯达松、巨星、百草敌、甲磺隆、绿磺隆、使它隆、西草净、溴草腈、碘苯腈等。



56 麦田化学除草应注意哪些问题?

(1)准确选择药剂 首先要根据当地主要杂草种类选择对应有效的除草剂;其次是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选择除草剂;再者,还要不定期地交替轮换使用杀草机制和杀草谱不同的除草剂品种,以避免长期单一使用除草剂致使杂草产生耐药性。

(2)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 一般除草剂都有经过试验后提出的适宜用量和时期,应严格掌握,切不可随意加大药量,或错过有效安全施药期。

(3)注意施药时的气温 所有除草剂都是气温较高时施药才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但在气温30℃以上时施药,有出现药害的可能性。

(4)保证适宜湿度 苗前施药若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快,因此防效高。生长期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旺盛,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而杀死杂草,药效快,防效好。因此,应注意在土壤墒情好时应用化学除草剂。



57 高产麦田如何预防倒伏?

小麦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二节间过长,重距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品种抗倒性差所致。因此,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根下扎;再次是在栽培管理上,对有旺长趋势麦苗,采取冬前中耕,增施钾肥,氮素追肥后移,石滚镇压或3叶1心~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对控制旺长预防到伏都有显著效果。



58 哪些化学促控剂可防止小麦倒伏?

多效唑 小麦起身期,喷洒浓度为0.2g/kg多效唑溶液30kg/亩,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矮壮素 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70kg/亩,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除草剂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

助壮素 在拔节期,每亩用助壮素15~20毫升,对水50~60升叶面喷放,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使产量增加10%~20%。



59 高产麦田倒伏后怎么办?

小麦抽穗后,常因风雨交加或雹灾造成倒伏。小麦出现倒伏后,应利用植物背地曲折的特性自行曲折恢复直立。切忌采取扶麦、捆把等措施,以免破坏搅乱其“倒向”,使小麦节间本身背地性曲折特性无法发挥。若因风雨造成的倒伏,雨过天晴后,可在麦穗上用竹竿分层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可采取叶面喷肥2~3次,同时清沟防渍降低田间和棵间湿度,尽量减少损失。在灌浆期发生倒伏,可轻挑抖落雨水,然后喷磷酸二氢钾。雹灾发生后重点搞好叶面喷肥,增强叶片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功能。



60 怎样防御干热风?
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尤其灌浆中期危害最大。其危害轻者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20%。防御干热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概括来说,应抓好:“改、躲、抗、防”四条措施。改,就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田小气候,逐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躲,就是选用早熟高产品种,采用适时早播等栽培措施,促使小麦提早成熟,躲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抗,就是选用抗旱、抗病、抗干热风能力强,落黄好的优良品种,抗御干热风危害。防,就是在干热风来临前,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包括避免氮肥使用超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孕穗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



61 什么是“一喷多防”?

小麦抽穗到收获阶段,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叶枯病、颍枯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为确保小麦丰收,病虫害应立足同时防治。

(1)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抽穗扬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可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注意避免扬花期喷药。

(2)灌浆期混合施药,防治麦蚜、预防病害、促进灌浆。灌浆期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麦蚜、白粉病、叶锈病等病虫害发生盛期,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3)灌浆后期预防叶枯病、颍枯病、干热风。小麦灌浆后期易受叶枯病、颍枯病、干热风危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预防。



62 怎样防止小麦早衰?

(1)浇灌浆水。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应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以后视天气状况再浇水。

(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尤其是高产田块常发生病虫为害,一般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 蚜虫、小麦粘虫等危害,如不能及时防治会大幅度降低小麦千粒重和内在的品质。

(3)叶面喷肥。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微肥或生长调节剂,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4)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佳。



63 小麦收获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怎么办?

在小麦收获期间,有时会遇到连阴雨天气,应抢晴天抓紧机械收获,避免在田间发生穗上发芽,既减产又降低品质。收获后脱粒的小麦如果不能及时晾干,也容易引起发芽、霉烂。在没有烘干设备的情况下,可采取如下应急处理:
(1)自然缺氧法。就是通过密封,造成麦堆暂时缺氧,从而抑制小麦的生命活动,达到防止小麦发热、生芽和霉烂的目的。(2)化学保粮法。即利用化学药剂拌合湿麦,使麦粒内的酶处于不活动状态,麦粒不致于发芽。(3杨树枝保管法。其原理是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带叶的杨树枝呼吸旺盛,把它放到麦粒堆里,可在短时间内把麦堆里的氧气耗完,使麦粒进入休眠状态不会发热、生芽。
 

襄阳农科院  张道荣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