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农科院关于疫情防控下春季小麦生产技术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0-02-26    作者:管理员    点击:10750次
    2019年小麦秋播时气象条件有利,适期播种面积比例较高,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部分麦田播量偏大,加之秋季以来气温偏高,旺长苗占有一定比例,部分晚播田苗小苗弱,苗情两极分化明显,倒伏、冻害风险高,病虫草害防控压力大。针对今年小麦苗情长势,坚持“控旺促弱、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途径,加强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稳穗增粒增重,实现优质丰产。
  •     因苗因地,控旺促弱。
    严格控制早春施肥。对群体偏小、穗数可能不足的弱小苗(群体亩茎蘖数小于60万)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应尽早促弱转壮,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公斤。提高产量、提质增效。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壮苗麦田,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拔节肥一般可亩施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7—10公斤。高产田提倡施用孕穗肥,掌握在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     清沟理墒,防渍防旱。
    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
  •     适时化除,防病治虫。
    根据草相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冻药害。要密切监控并及时防治草地贪夜蛾。注意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对病虫防治要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白粉病、纹枯病要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关键是打药时间要科学。强化“一喷三防”,抽穗后注意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早衰、保粒增重。
  •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尽早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2020年2月26日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