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地标优品看罗田

时间:2020-06-19    作者:管理员    点击:919次

  6月13日,湖北顺丰首个“快递进村”直营点在罗田县燕儿谷景区正式运营,以前2元一斤的板栗卖到深圳,快递费要7元多,如今不超过1元。

  这是罗田县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的又一举措。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多达7个。

  如何做好一棵树、一只羊、一株草、一桌席的文章,化“国字号”为“钱字号”?

  “县长工程”管板栗

  罗田是板栗大县,两组数据却成尴尬:近100万亩种植面积,年产值亩均不到400元;大街小巷叫卖的“罗田板栗”,正宗的不到40%。

  痛定思痛,该县决定从源头抓起,明确“一县一品”就是板栗,并上升为“县长工程”,确立发展专项规划,每年列支1500万元用于板栗基地公园建设和板栗品种改良品质提升。

  政策真金白银,企业真实有感。

  6月12日,大河岸镇天堂和美农业生态园负责人郑海元兴奋地表示,2016年流转的500亩板栗生态园,如今已在县里扶持下,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基地。同镇的玖玥生态农业公司,则通过打造板栗公园,亩均效益预计从400元升至2000多元。

  基地做实做强了,二三产才会有支撑。位于罗田县经济开发区的弘福食品,通过与各乡镇合作建示范基地,与京东、淘宝、良品铺子合作,板栗实现“论个卖”。相邻的益佳食品,主攻板栗罐头、鲜栗仁、板栗土鸡汤等,产品销往京江浙沪等地,并出口海外。

  扶持能人养“名羊”

  伴随板栗产业,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莫过于刘锦秀的一只“名羊”。

  10多年前,看中家乡近百万亩的林下宜牧空间,在外经商的刘锦秀毅然回到家乡,当起“牧羊女”,并在政府支持下成功探索出“栗羊共养”模式。大别山黑山羊产业也由此实现“大步快跑”——

  2015年“大别山黑山羊”被认定为国家地标产品,同年3月被选为全国“两会”特供羊肉;2018年7月,又出现在外交部推介湖北活动宴会上;2019年,入选全国100个具有代表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走进刘锦秀的名羊科技公司,琳琅满目的细分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由创业初期礼盒团购到各省餐饮渠道,由餐饮到新零售,再到锦秀羊汤馆连锁,刘锦秀说,秘诀在于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开发适应性产品。

  目前,公司通过“五位一体”(政府+银行+保险+公司+贫困户)模式、“五统一”(统一提供种羊、统一栏圈建设、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肉羊)的服务,带动当地8000多养殖户致富。

  培植基地种仙草

  做大中药材产业,是罗田人心中的另一个梦。

  为种好这株草,罗田打出组合拳——

  做实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建有核心示范基地66个,中药材种植面积18.5万亩,年产值达8.9亿元。

  擦亮历史品牌。正光药业公司率先参与九资河茯苓GAP规范化种植,制订地方标准,产品两获湖北省名牌产品、森博会金奖产品称号。疫情防控关键期,50多吨茯苓饮片供到武汉方舱医院。

  扶优龙头产品。万密斋生态农业认证的胎菊,年产量达810吨。食为天公司专利开发出孕婴童银花露系列产品,旗下“万岁泉”牌银花露京东商城同行销售第一。楚天舒药业,全国独家开发优童复合饮品、杞菊决明护眼饮品和金银花发酵果醋。

  共办一桌“优品席”

  优品多,且各具特色。如何处理好个中发展关系?罗田给出的答案是:做精“一桌菜”,做优“一条线”,唱好“一出戏”,共办“一桌席”。

  做精“一桌菜”。“围绕一桌优品,做好进商超、进展会、外贸出口等‘十进一出’工作。”罗田县委委员、副县长张卫兵表示,将把地标优品融入罗田特色饮食,开发满足大众消费的“罗田养生吊锅宴”。

  做优“一条线”。将罗田板栗等地标优品覆盖旅游景点销售终端,嵌入“绿色大别山”生态体验游、“清凉大别山”避暑体验游、“多彩大别山”民俗风情游、“激情大别山”冰火体验游,变地标优品为旅游商品。

  唱好“一出戏”。推出大型原生态民俗歌舞《大别山放歌》《百凤朝阳》《垒石天堂寨》等特色曲目,实现特色优品美食文化与特色文化有机融合。

  与此同时,办好一节一会(首届罗田板栗美食节和地标优品现场会),通过食博会、农交会、电博会、广交会等,展现罗田亮点。

  “高点谋划,亮点着力,支点发力,坚决不走小摊小贩式的开发老路。”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告诉记者,为做好地标优品,全县上下将靠前服务企业,对照清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

  截至目前,罗田县有地标产品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各类地标优品产品2019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

(编辑:管理员)